永远的校园

回忆

盘点老北大人留下的毕业赠言

时间:2016-07-01

老北大毕业赠言:蔡元培1931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蔡元培

青年时代,得有求学的机会,在中国现在的状况之下,是很不易的。诸位同学,在本校研究学问六年了,这六年中,政治的扰乱,学校的困难,一年增加一年。诸君所受的痛苦,实在不少,所虚耗的光阴至少占了百分之二十,这是我们对于诸君很抱歉的地方。前途茫茫,此后学校的困难,不知要比从前增加多少呢?

诸君离学校而去了。在社会上立身的困难,恐怕比在学校里求学还要加甚。若非立志奋斗,则以前所受的教育,反足以增加人生的苦恼,或转为堕落的工具。这是诸君所当特别注意的。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成功的代价——走过了许多荆棘的路,方才能寻获康壮大道,立志是砍荆棘的斧斤,奋斗是劳力。万不可以希望以最少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蒋梦麟
一个大学里,哲学系应该是最不时髦的一系,人数应该最少。但北大的哲学系向来有不少的学生,这是我常常诧异的事。我常常想,这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事?能够做些什么事?

现在你们都要毕业了。你们自然也都在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依我的愚见,一个哲学系的目的应该不是教你们死读哲学书,也不是教你们接受某派某人的哲学。

禅宗有个和尚曾说,“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哲学教授的目的也只是要造出几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应该做些什么?你们应该努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能够做个不受人惑的人吗?这个全凭自己的努力。

如果你们不敢十分自信,我这里有一件小小法宝,送给你们带去做一件防身的工具。这件小法宝只是四个字:“拿证据来!”

这里还有一只小小锦囊,装着这件小法宝的用法:“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可以算作定论。”
必须自己能够不受人惑,方才可以希望指引别人不受人惑。
朋友们,大家珍重!                                                                                                                      ——胡适

十九年六月,北京大学毕业诸君将离校,有编印同学录之举,乞言于余。余维诸君之来学于是,倏已六载。吾校设有十八学系,诸君好尚不侔,肄业各异,即同列一学系,亦不免互有毗畸。然治学一本科学方法,此则无或稍殊者也。社会事业之繁赜,岂止如吾校之学系。若仍以治学之方法治事,则所业不同,而获济则一。此余所望诸君者一也!

社会如一大冶炉,平日无精邃之修养,临时无坚毅之魄力,投身其中,鲜有不为镕化者。诸君自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平日之修养不可谓不精邃矣。然则入此冶炉而不为镕化,要在诸君之能坚毅而已。此余所望于诸君者二也!

诸君行矣,愿各勉旃!
——中华民国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陈大齐
大学的一个目的是知识的传授,然而数载之间,教室内所能供给的知识,无论如何,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要希望一个大学,对于受学的青年能灌输很多的知识;我们只盼望他能给予他们一种热烈的求知欲望。如果这样说,近年以来,北京大学似乎也算尽了他的责任。因此,我深盼你们诸君,离校以后不独不轻弃所学,并且永不抛弃你们继续为学的念头。

大学的又一个目的是人格的训练然而学校里面所受的训练毕竟不过一个为人的基础。就吾国现状言,诸君纵然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离校以后,继续为人,亦殊不易;因为社会上既存的思想习惯或制度,几无在而不与我们所认为合理的人生,形成敌对的势力;你们如果不打算同化或降服,你们就得准备过险阻艰难的日子。但是诸君亦不必因是而气沮。我有一言,容或可为诸君壮行色:自今以往,你们的母校同着国内其他公私大学每年至少可以成就一万至两万生力军,给你们做后援;无论你们向那(哪)一方面奋斗,你们的战斗力,总是一天要比一天雄厚的!所以就是单从成败利钝上设想,你们诸君也尽可永远保持着继续为人的宏愿。

我所要说的只是这样的几句话。祝你们诸君的前途无量!
—— 王世杰 北京大学 十五年六月

 

高尔斯完绥有一次说他的创作生涯的开始是在他完全忘却了他的大学教育以后。这是说真纯的性灵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除是我们有内在的力量能冲破“填塞主义”的教育的压迫。

文学艺术是最纯粹的性灵生活的表现,这里面的秘密是没法传授的,除了自己灵机的触悟。我们在课堂里得着的,永远是糟粕,虽则糟粕也还有分别可言。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得我们自己绑紧了鞋带单独的寻去,寻着了是我们独占的快乐,别人分不去的。再没有比创作生涯更有趣更耸动的冒险。

我期望我们一个个同学都有单身去冒险的勇敢与决心。这不是说我期望你们一个个都会写书成作家,那倒不必要,事实上也不或然;必要的是在我们当心保持这由文学启示得来的性灵生活,我们得随时给它营养,别让它在我们活着的躯体内无端的殇死,这是我们对自己负的责任。

近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可赞美的,因为它为了种种的缘故竟然连“填塞主义”也只做到了空的形式,结果是我们被豁免了不少糟粕的负担!我们有我们的自由;但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这自由?这是问题。
——徐志摩

史学系四年级的同学快将毕业了,要我说几句临别赠言,文章我是全不会做的,为了诸君的好意不便推辞,只好写几句很简单的话。

诸君在北京大学专治史学四年,已有相当的训练和成绩,这是可喜的事。毕业之后,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假如诸君不以我为失言,则我想说:希望诸君于毕业之后开始作规模较大,方法较精的史学的研究。本来“毕业”一词,在学术较为发达的西欧的几种语言中,都没有“完了”的意思,如我们的“毕”字所暗示的。这个暗示不大健全:学术的进取永无止境,大学毕业不过在无尽的长途上,过了一程而已。毕业典礼英语为Commencement则简直是开始的意思。诸君离校之后,完全脱离了讲室生活所附带着的不能免的麻烦,正好各就材性之所近,开始自由研究的工作。例如从前无暇直接辨析的史料,可以细心对付了;从前无暇学习的语言,可以择要专攻,达到自由阅读毫不费力的程度了。希望诸君分途努力,以救济我国史学界工作多而穑夫少的困难情形。

我到北大未满一年,已发见了许多特殊的精神和风气,这些请诸君都不要忘记带走——尤其是现在国内不可多得的学术上的宽容。近年中国史学的研究所取得途径绝不一致,而历史的哲学也显出同样的分歧,这是诸君所深悉的,用不着我来覆述。这些途径,除了绝对地走不通的以外,都不妨并存,都足以增加史学研究的总成绩。希望诸君细心建立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仍然宝爱这种学术上的宽容,积极地为牠(它)厚培势力。

诸君毕业之后,更要继续关心本学系的设施和督促她的进步。诸君在校既久,当有独到的见地;批评和建议,都是史学系教授会与史学会所欢迎的。此外还有一点,愿诸君注意,勤习史籍是极好的,但是千万不要只读死书,不要把史学的书城,作为避乱桃源。除了研究时“游心于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地努力去做活跃的现代人。

预祝诸君将来的成功,比已往的更大。
——陈受颐

四年的大学教育,现在算是已告结束。毕业的同学们,感觉到自己前途渺茫的时候,我揣想——我这揣想,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而发生的——我揣想必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在大学校卒了业,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大学校本不是职业养成所,也不是任何成熟品的出产地。卒业后,大家都有“差”事,不能算是大学教育的成功;卒业后,大家都赋着闲,也不能算是大学教育的失败。有事可做与否,是社会上的责任,而不是毕业同学所受的教育之成功与失败的问题,更不是大学教育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大学教育,是教人去思想,不仅教人去思想,并且教人怎样去思想。至于思什么,想什么,那就不关学校的事了。

大学教育,是思想方法教育。因此之故,乃设有种种方面的学科,供给种种冲突矛盾的事实,使各人去比较,去分析,去实验以达到有统系的结论之目的。经过这样的方法得来的理论,是有事实为根据的理论;从这样设备中得来的教育,是科学精神的教育。

大学教育的用处,就是训练一般青年,养成科学思想的习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科学思想习惯的有无,方才是大学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测验。

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有的根本就怕想;有的是瞎想;有的只能暂想——简直没有五分钟的贯注思想力量;有的是玄想——他虽然可以连贯的想几点钟,但完全缺乏以事实为根据的科学思想方法。这样的人,中国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现在最大的缺乏,是富有科学思想习惯的国民。大学卒业生,就是科学思想习惯的结晶品。卒业的同学们,你们是黑暗中的光明。从今以后,你们虽然恍如泛舟汪洋大海之中,但你们是有训练的水手,是富有科学思想习惯的舵工,我深信你们必能“乘风破浪”,远登彼岸,我祝你们健康!我更祝你们成功!
——邱昌渭

九江朱先生曰:“读书者何也?读书以明理,明理以处事。先以自治其身心,随而应天下国家之用。”
丙寅同学诸君毕业,敬述师说为赠。
——黄节
送二十一年地质系毕业诸同学
诸位同学:
从此你们去了。在校五六年,你们亲眼看见,这小小的学校,无时不在惊涛恶浪中巅播(颠簸),好像一只小船在大海中间漂流着。你们现在要离开船了。是到一个安全的大陆去吗?不是的。这一只小小的船虽然破陋,毕竟还是一只船,毕竟给你们几分的凭藉。从此你们要下海了,那茫茫大海。你们的凭藉只是你们自己。同船的人们原来想替你们每人准备一副指南针,又想替你们打磨一把智慧剑,你们拿着没有?这两件器具,是我们同舟几年的唯一纪念品,是你们今后刻不可少的护身符;如何利用还在你们自己,祝你们一路平安。
——李四光

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达到平日胸中的怀抱!
非有忍辱负重的魄力,不能湔我国族以往的奇耻!

——白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