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回忆

【科考】絮语:24年,我们的远方

来源:北大山鹰社MAPKU 时间:2015-10-30

科考队队员,传说是山鹰最有文化的人。24年,这群人不断流浪,去到远方,去追寻他们心中的大地田野,这种气质从未改变。

我是2015年贡嘎山科考队的队员罗家伟,我担任的职务是摄影和摄像。上一周,社里做了电影展映活动的老社员专场,邀请了社里骨灰级老鹰回来一起攀攀岩,看看电影,借着筹备活动的机会,我也翻了翻历年科考的照片,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收获。希望借公众号的平台,分享给没有来到现场、仍旧关注着山鹰发展的你。

山鹰社从1991年就开始进行一些科考性质的活动,但那几年的科考都是跟登山绑在一起,登山队去哪儿登山,科考队就去周边作冰川、地质方面的科学考察,正所谓登山为高,科考为远。后来,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登山科考在一起的传统就慢慢消失了,它们开始追寻各自的目的地。这几年,登山科考又开始会和了。也许,我们会回到十年前、二十年前,回到原先的样子。
也许,我们一直都是原先的样子。

那些年的姑娘们

(1996)

(1996)

这是96年科考队在果洛的一张照片,高原上的女孩总带给人一种朴素天真的感觉,这张照片也让我想起了今年我们在子梅所遇到的一个个山里姑娘,年龄稍大的阿姨基本不会说汉语,她们会辛勤地劳动,一大早5点钟天还没亮就要到牛棚挤奶,挤好的奶会煮开,用一个机器把奶的油析出来,这油就是很著名的酥油,可以做成酥油茶;中午可能还要去田地里割草。而年龄更大的老奶奶反而会说一点汉语,能与我们清楚地交流,老奶奶的生活也不算轻松,年龄这么大了还要赶牛上山,不过山里经常劳作的老奶奶们身体还是棒棒的,上山毫不费力 ,对于不小心走错路的牛能跑过去硬生生拉回来,她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山,也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但她们知道她们已经一步一步盖起了房子,买了汽车(为徒步爱好者提供接送服务),相对于以前来说家庭环境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

(子梅 卓玛)

(子梅 卓玛)

(下子梅 贡布妻子)

(下子梅 贡布妻子)

(中子梅 小多吉奶奶)

(中子梅 小多吉奶奶)

(中子梅 旺仔妈妈)

(中子梅 旺仔妈妈)

现在我会时不时地想起她们来,想起在子梅的那些时日,悠闲、迷朦,又很坦然。

那些年没有拉好的赞助旗

不单只登山,科考的经费也是都来自赞助,没有赞助商的支持我们的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好吧,到了展示赞助商的时候了。

这是今年科考队员在山上辨认植物。嗯,骆驼的帽子还是很棒的。

今年科考队员穿过八旺海途中。看,那远处倒了的骆驼们。

那些年的科考队员

一年年的科考带出了一年年的科考队员,他们都是一群欢脱的孩子,奔走在各个大山里,以北大学子的身份把外面世界的所见所闻带进山里,不断激励着山里的孩子也能走出大山,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时也为科考队员的孩子们提供一次走进山里,感受山里宁静的机会。有时候我会问,我们这种进了又出的做法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我们这一段十几天的旅程又是否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宁静呢?这个答案永远不能从我们身上得到,因为如果你十几年后回到那片土地,问题自然会在你眼前解开。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想,我们的一生又何曾不是一个进了又出、来了又去的旅程呢?唯有爱与感受,才让一切都值得。

24年,单从山鹰社科考队走过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理解这群人他们的追求与他们所理解的远方的意涵。不论是贫穷的山区,还是相对富饶的城镇,甚至是繁华的省城,他们都带着一颗尊重之心尽可能地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生活,无处不在的生活。

(2003)

(2003)

这样可爱的孩子,我们每年都会遇到。他们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是否依然健康快乐?他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真心祝福他们。

(1998年科考队队员)

(1998年科考队队员)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得到当地人的盛情款待。为什么?我们身上带着北大人的光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到那里,我们烂漫,我们良善。

(2001年科考队员 与村民在一起)

(2001年科考队员 与村民在一起)

(2004年科考队员 火车站留影)

(2004年科考队员 火车站留影)

(2007年科考队员 米拉山口)

(2007年科考队员 米拉山口)

偷偷说一句:科考队员们的画风其实都是逗逼风,别被文艺的照片骗了。

(2010年 戈壁)

(2010年 戈壁)

(2011年 草原,远处的雪山)

(2011年 草原,远处的雪山)

(2012年 高山)

(2012年 高山)

(2013年 边境高山)

(2013年 边境高山)

(2014年 涉水而来)

(2014年 涉水而来)

(2015年 与男神多吉在一起)

(2015年 与男神多吉在一起)

那些年走过的路,和远方
回过头去看当年的科考队员,各奔东西,成家立业,都正常而平稳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岁月的磨砺可能会磨灭当年疯狂而充实的青春的记忆,但他们只要一回到岩壁,一回到山鹰社这个大家庭里,青春便无极限。

远方,并不远。我们背起行囊,我们渴望出发,我们爱自然,爱科考。

最后,附上“北京大学山鹰社”百度百科中对于历年科考的介绍:
(00)1991年暑假,组织登山科考队(注:是一支队伍)。
(01)1992年暑期,组织赴青海湟中县希望工程社会实践团。
(02)1993年暑期,组织赴新疆伊犁边境贸易考察团。
(03)1995年暑期,组织赴云南丽江考察团。
(04)1996年暑期,组织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考察团。
(05)1997年暑期,组织“重走西南联大路”考察团,横穿湘黔滇。
(06)1998年暑期,组织赴西藏珠峰地区考察团,拟出版报告书《风雪珠峰路》。
(07)1999年暑期,组织赴新疆地区建设兵团考察。
(08)2000年暑期,组织赴西藏地区考察。
(09)2001年暑假,组织赴西藏,进行“对一个藏族村落进行扎根式考察”。
(10)2002年暑假,组织赴西藏定日进行考察。
(11)2003年暑假,组织赴青海玉树进行关于当地儿童生活情况的考察。
(12)2004年暑假,组织赴西藏那曲地区进行考察,体验当地藏族传统文化习俗和日常生活,编有《走进藏北高原》。
(13)2005年暑假,重回那曲,探访达萨乡小学,编有《恋?羌塘》。
(14)2006年暑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少数民族进行全方位社会考察,编有《那里?那人》。
(15)2007年暑假,对西藏林芝地区考察,主要考察藏区儿童的教育状况和小额信贷的实施情况,编有《梦幻 林芝》。
(16)2008年暑假,对云南迪庆地区考察,主要了解纳西族东巴文化现状,编有《走进三坝乡纳西族乡——鲜花、泪水与追梦人》。
(17)2009年暑假,对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进行考察,编有《梦牵黄河源——-且歌且行且珍惜》。
(18)2010年暑假,深入尼玛地区,对西藏地区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19)2011年暑假,深入西藏扎达县,对西藏最西边的阿里地区展开调研。
(20)2012年暑假,赴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进行考察,对当地生态、教育、医疗、传统文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调研,编有《行吟蒲类海》。
(21)2013年暑假,赴云南高黎贡山区展开人类学田野,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徒步,编有《云谣》。
(22)2014年暑假,组织对青海果洛地区展开社会考察,并完成年保玉则徒步穿越,编有《果洛神赋》。
(23)2015年暑假?留一个悬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