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回忆

司徒雷登——临湖轩里的第一校长

来源: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微信平台 时间:2014-12-09

他是北大的“前身”——燕京大学的首任校长司徒雷登,他是毛泽东笔下《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司徒雷登,历史学家林孟熹说:“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著名学者傅国涌说:“历史的有些页码翻过去就翻过去了,有些页码却是永远翻不过去的,他(司徒雷登)无疑是属于后一种页码的,历史的深处自有他的位置。”

司徒雷登

出任校长 筹款扩建

事情要追溯到1900年,义和团事件后北京两所教会大学: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试图合并,却因内在矛盾太多,多次协商未果。直到1918年经多方斡旋才达成妥协,正式更名为“燕京大学”,并由当时在南京神学院执教多年的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第一任校长。

在其接手之时,学校规模很小:全校学生仅94人,且多数生源靠奖学金维持;公共经费不足,只够全校开销的一半。在其后的15年间,司徒雷登往返美国数十次,为学校募捐筹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万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有了经费后,他决定给学校另选新址。他和同事寻遍北京四郊,找到清华园西边的一块地。经过数年建设,1929年新校址正式投入使用。燕京大学校园的建设,融合了中西文化,是司徒雷登的得意之作。他自豪地宣称:“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其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

聘请名师 培养人才

司徒雷登深知,要办成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他坚持由学校自行聘请教师,对有真才实的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燕大因此云集了当时的一批大师,陈寅恪、郑振铎、谢冰心、钱玄同、费孝通、顾颉刚、张友渔、斯诺等都曾在燕京大学任教。学校规定教授月薪360大洋,校长月薪500大洋。司徒雷登只拿教授月薪。其时国立大学常有欠薪情况发生,燕大却从不拖欠。

燕京大学从创立到1952年停办仅短短33年,其间还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干扰,注册学生总共不超过10000名,却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很多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再加上其他卓有成绩者,超过100人,占注册学生的1%以上,可说是科学家的摇篮。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1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

游行办学 身陷囹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北平沦陷前一年,司徒雷登回美国时,就商得美国托事部的同意,即便北平沦陷,也要继续办学。许多中国学龄青年,一时不能到后方去,又不愿就学于敌伪政权支配下的学校——燕京大学就成了他们理想的选择。从七七事变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年半里,燕京大学保持着办学的常态。司徒雷登重新担任校长,他策略性地强调燕大是美国学校,悬挂起美国国旗,以防日机轰炸,还聘请了一位会说日语的燕大校友为校长秘书,与日方周旋,包括保释被捕的燕大学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不满已久的日本宪兵队闯进燕园,对学校实行包围和封锁,并逮捕了燕大师生18人。日方为利用司徒雷登举足轻重的地位,不顾中美各方的反对,在其他燕大师生被营救出来之后,强行继续监禁司徒校长达4年之久,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四年的监禁生涯中,司徒雷登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自传。后来,司徒雷登根据他在狱中所写的自传写成了《在华五十年》一书。出狱后的第二天,他就回到燕大,着手重建校园——10月10日,燕大又一次开学了。

为人作美 玉成姻缘

这位老校长不仅谱写了传奇的一生,还总爱为燕大教职员的传奇故事中锦上添花。他曾在临湖轩为三位大师分别主持过婚礼,成就三段佳缘。

其一,是冰心和吴文藻。

冰心和吴文藻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验证着她与吴文藻五十六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情缘。一个是浪漫的诗人,一个是严谨的社会学家,在平等对待、共同奋斗中谱写佳话。

其二,是费孝通和王同惠。

费孝通和王同惠

两人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据了解,费孝通、王同惠在热恋期间合作翻译了英文著作《社会变迁》和法文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两书译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血融会,共同署名发表,俨然一对学术伉俪。

其三,是侯仁之和张玮瑛。

侯仁之和张玮瑛

张玮瑛天性聪慧,上小学就比别人早,到大学后又跳级,所以虽然同在燕京大学历史系,张玮瑛比侯仁之小4岁,却比他高了一级,应算是“师姐”呢!不过,尽管她“跳”得快,看来还是不如侯仁之“跑”得快,秀美聪颖的张玮瑛,最后还是被英俊倜傥的侯仁之“追”上了,成就了一段携手并肩七十多年的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