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2024年两会校友言论

【2024年两会】高铭委员:汇聚多方力量,加快推动空间站应用成果产出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4-03-1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汇聚多方力量不断产出应用成果,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1982级本科、1988级硕士校友高铭说。

高铭委员指出,中国空间站作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是践行创新要素配置,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平台。当前,空间站已完成建造,全面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空间站成果产出,提高综合效益,需汇集多方资源,创新运行机制,系统规划载人航天应用任务布局,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她说。

高铭委员认为,要重视市场需求,面向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统筹规划空间站实验任务。空间站的实验支持能力对新材料、生物技术、特殊工艺、高可靠元器件等领域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应跟踪市场前沿需求,瞄准产业链关键问题,前瞻部署研究项目,长期稳定提供空间实验机会和条件,保障研究项目高效开展与实施。要系统分析市场需求与应用研究乃至基础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制定实验规划,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凝练研究方向,推动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的融通互促。

同时,要聚焦应用场景,推动多元化科技力量充分参与空间站实验项目。高铭委员指出,目前,空间站运营仍以国家投入为主,资源渠道单一。应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拓展渠道增加投入,激发产业界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应用成果的产出,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外,还要完善运营机制,以模式创新促进空间站项目管理提质增效。高铭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创新主体“出题者”“答题者”和“阅卷人”作用,面向应用形成创新要素有机互动的创新体系。区分项目类型,优化空间站的立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完善审核机制,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目标、不同类型、不同科研主体的项目管理新模式。坚持权责利效相统一原则,充分尊重创新主体在项目遴选、投入、组织、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创新主体参与空间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加快成果迭代产出。

“要重视市场需求、聚焦应用场景、完善运营机制,科学高效地开展空间实验,推动载人航天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高铭委员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