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2020年“两会”校友言论

【2020两会】季加孚委员:《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癌症早诊早治工作》

来源:中经医健资本圈 时间:2020-05-23

在此次全国两会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主任,1987级肿瘤学校友季加孚委员表示,我国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依托农村高发现场,以惠民项目的形式,筛查面覆盖到多种癌种,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建立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项目点不断扩大。

季加孚称,在大规模惠民项目开展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建立以数据共享为目的的互联互通数据管理平台上做了有益尝试;同时对癌症筛查项目中收集的生物样本纳入了国家生物样本库进行统一管理。

“上述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居民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具有深远意义,积累的数据以及生物样本将为我国制定精准的癌症预防策略提供基线数据支持。”季加孚认为。

不过,在展开相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着重关注。

在季加孚看来,我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多以惠民项目的形式开展,并以此作为前期工作基础开展科学研究项目,这将导致惠民工程和科研二者界限不清,工作人员权责不明,造成项目管理及质控困难;惠民项目覆盖区域广,但基层临床筛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项目的信息管理平台依然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互联互通,部分信息重复收集浪费人力资源;数据共享机制、项目人员的激励机制、生物样本管理涉及的医学伦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季加孚在今年两会上带来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提案中提出多个建议:

一是划清癌症筛查惠民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的界限。

对于惠民项目,要充分体现惠民性,减少参与癌症筛查时不必要的信息收集环节及生物样本采集,避免增加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同时建立项目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与制度,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大国家筛查项目的经费补贴力度以及通过文件规定细化补贴资金的落实,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的依从性以及提高数据质量,例如当前国家城市五癌筛查项目中针对腔镜检查的项目,国家并未对腔镜检查前的四项感染性筛查进行补贴,未对接受镜下活检者的病理花费进行补贴,导致部分地区未严格执行镜检前感染性筛查,以及为了压缩成本导致病理活检应检而未检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依托于惠民项目建立起的科学研究项目,涉及的科学研究要严格按照科研标准及制度加强管理,包括伦理审批、生物样本的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数据质量水平。

二是加强癌症早诊早治临床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以国家城市五癌筛查项目为例,截至2019年,我国共计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加入了筛查项目,每年临床筛查任务量数十万,多数临床筛查在基层医院进行,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临床筛查技术方案,但是基层医务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差异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要建立省级的癌症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指导单位,切实提高惠民癌症筛查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是癌症筛查项目的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建立地方癌症筛查信息平台与国家癌症筛查平台的互联互通对接机制,为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允许地方平台数据直接导入国家平台,避免重复管理上报;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各省级项目单位,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

四是将具有成本效益的特定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优先纳入医保范畴。

经过10多年的项目探索,适合中国人群、具有成本效益的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等重点癌种的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已基本成熟,当前上海、山东济南等地已经尝试将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纳入医保范畴管理,可以考虑将好的地方经验进行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