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两会笔谈”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师、博士后参与的针对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作的经济评论。自2014年起,“两会笔谈”文集作为每年“两会”重要时政、经济内容的研究文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截止目前已经推出“经济学院两会笔谈专辑”六本,分别是《2014:中国改革再出发》、《2015:全面深改关键年》、《2016:时代节点的眺望》、《2017:身向雄关那畔行》、《2018:雄关漫道从头越》和《2019:变局中看格局,浪潮处听思潮》。“两会笔谈专辑”的主编为孙祁祥教授,以下是她为2020年“北大经济学院‘两会’专家学者笔谈”所作的序言——《质疑声中保持自信 赞美声中保持自省》。
质疑声中保持自信 赞美声中保持自省
——2020年“北大经济学院‘两会’专家学者笔谈”代序
全国人民期盼的“全国两会”明天将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22年雷打不动的固定会期首次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被改期的一次“全国两会”;这是一个“承上启下”,既要完成“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又要开启新的“十四五”规划蓝图绘制的“全国两会”;这是一个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风云变幻中,拨云见天,“谋定而后动”的“全国两会”。
历史将会浓墨重彩地记下这样一个在特殊背景、特殊时期所召开的“全国两会”。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中国人民开始了史无前例、英勇无畏的抗疫之战。自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具备大流行特征以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并迅速演变为集公共卫生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一体的全球性重大灾难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各国都是一场大考。
作为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经验的前提下走进”考场”,用短短40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凶猛的疫情。可以说,这场大考,考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考出了中国制度的巨大优势,考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中国的抗疫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许。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月24日在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表示,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为世界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但也毫不奇怪,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特别是对中国的崛起一直抱有强烈敌意的西方少数政客,开始了对中国从舆论到经济再到政治的全方位“围追堵截”和强制打压。
在质疑声中,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自信。正是因为你强,你才会被强手视为对手!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目前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近 30%;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韧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的报告指出,中国为深陷不确定性“迷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确定性。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极强韧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中国经济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作为最早基本控制新冠疫情的国家,中国2月下旬以来陆续复工复产,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阻断和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也持续加大。而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反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脱钩”、“去中国化”的鼓噪。
对此我认为,我们一方面需在战略和战术上高度重视,提前规划,重新布局,认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相信并尊重经济规律的作用。但如果“去中国化”、“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喧嚣,是西方一些少数政客凭借疫情打压中国,那我们就勇敢地面对吧。
多难兴邦。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一直伴随着我们大步前进的步伐。因此,中国从来不缺“棒杀”。
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去年我在为“两会笔谈”写序的时候,恰逢美国全力绞杀华为之时。我一直非常敬重的任正非先生在接受BBC记者专访时所说的一段话“美国不可能摧毁华为,世界离不开我们,因为我们更先进”震撼了我,因此,我以“世界离不开我们”为题,撰写了2019年“北大经院专家两会笔谈”的代序。今天,正当我为“两会笔谈”做序的时候,又看到了华为公司于2020年5月16日发表的“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仅针对华为的直接产品规则修改”的严正声明。“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这些出现在“华为中国”官微上的、充满霸气和豪气的文字,再一次震撼我的心灵。
中国人骨子里有越挫越勇的基因。5000年的中国走过来了,1840年的中国走过来了,1949年的中国走过来了,1978年的中国走过来了。我坚信,经过了40余年改革开放、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的中国,2020年不可能走不过来。
中国的抗疫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许多方面的优势,让国际社会也刮目相看。日本媒体的评论很有代表性: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与美国比肩的战争动员能力。空运能力是日本的4倍,铁路能力是日本的90倍,一周建成上千病床的高等级战地医院,人员、物质、迅速集中,数千万人移动管制,无一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不可以作为战争对手的国家。
疫情突如其来,而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国内各个高科技厂家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进行升级改进,火速运用于疫情战斗中。全国首个柔性AI视觉口罩机,负压救护车,5G警用巡逻机器人,CT移动方舱,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测温系统等疫情产品快速研发,设计,改进,投产,彰显了中国在高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不凡实力。
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和自豪,但在各种赞美声中,我们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自省。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懂得“吾日三省吾身”。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善于学习和具有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成果而为我所用的胸襟和格局。中国今后还必须坚持这一优秀传统,并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胸襟,拥抱更大的开放。
这次疫情暴露出了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但不可否认,西方社会仍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因为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从而忽略、忽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来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基础和能力,特别是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雄厚基础和创新能力,那将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因为它将影响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正确研判。
中国虽然早已成为世界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根据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3%、美国的15%、欧盟的25.7%,排在全球第72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在参评的189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85位;2018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19%,但仍低于美国的2.8%,日本的3.42和韩国的4.5%。科技研发支出规模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2019年最新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14位(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大多数为中低端产品,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3.9%(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况且,这次大考不是没有暴露出我们的一些短板、不是没有值得我们总结的教训,不是没有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不是没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总结经验是应有之举,认真反思更是应有之意。通过对灾难的正确反思,积累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错误,这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重要秘籍。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和部署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的叠加,凸显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严峻程度。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暴发和蔓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亡,而且对经济、社会、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秩序等各个方面都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供给模式、经济转型的方式、民生保障的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评估和应对由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2020年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特定年份中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要涉及到所有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民族复兴的重要议题。
北大经济学院自2014年开始,每年都在全国知名网站上推出“北大经院‘两会’专家学者笔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烈反响。今年的“两会笔谈”推出在即,我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以客观冷静的独立思考、理性精准的经济研判,独到睿智的政策建议,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期待并坚信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