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彦,198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
作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古籍如何被充分利用,以满足人民的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重要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提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国家图书馆近年开展了一些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数字化古籍上网提供阅读、影印出版古籍供学界使用、编纂出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国家图书馆善本掌故丛书》等,让典籍里的故事活起来,特别是近期开展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抄录活动,吸引1岁半幼童至耄耋老者参与,让文化活动、文创产品走入公众生活,社会反响良好,但普惠程度还需加强。
因此,今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应创新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使之更加多样,并借助现代技术来实现。如国图古籍馆的文津街七号微信平台开展推送尝试,已取得一定效果,今后应大力推进。二是政府机构应提供更多的场所、让典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更多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传承,持久地坚守,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