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2015“两会”校友言论

迟福林委员:实现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2015-03-09

从就业需求的变化看,以往人们能够忍受“候鸟式”、“两地分居式”就业,现在人们更多的追求是在城镇稳定就业以及享受完整的家庭生活;从居住需求的变化看,“80后”、“90后”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想回农村,更希望在城镇安居乐业。

一段时间以来,一提起城镇化,大家都习惯用城镇化率来表达,这是一个衡量城镇化程度的指标。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看来,未来城镇化的核心是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人的城镇化是方向、是目标,如果没有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大格局,农民工没有实现市民化,怎么会有全面的人的城镇化?”迟福林说,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但目前只有53.73%,估计“十三五”城镇化率仍会以年均至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而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2%左右。“十三五”我国应加大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制度创新,使人口城镇化率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如果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仍达不到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就难以证明城镇化转型升级是成功的。“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2015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仍将处在较快发展的阶段。”

人口城镇化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迟福林认为,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人们对城镇的就业、安居、生活品质等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对城镇化的需求和期望发生历史性变化。从就业需求的变化看,以往人们能够忍受“候鸟式”、“两地分居式”就业,现在人们更多的追求是在城镇稳定就业以及享受完整的家庭生活;从居住需求的变化看,“80后”、“90后”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想回农村,更希望在城镇安居乐业。

迟福林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条件、需求、角色的深刻变化,新型城镇化主要不在于铺摊子、造新城,而重在适应人的发展需求,提升城镇品质:一是从生产主导转向生活(消费)主导,促进生活(消费)型的城镇的兴起成为一个客观趋势。二是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工业吸纳的就业呈减少趋势,而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服务业成为大部分城镇的主导产业。三是由城乡分割转向城乡融合,城镇空间的拓展成为农业文明走向工商文明的重要条件,以人口城镇化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承担着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使命。城镇化是以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没有产业的城市会变成“空城”;反过来说,没有人口做支撑,如果像过去一样靠重化工业支撑城市,这种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人口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以前靠一个钢铁厂带动一座钢铁城市发展,是因为过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为突出特点,靠重化工业拉动城市发展。如今,人口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市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适应人在城镇生活的需求。

校友简介:

迟福林,男,1978-1980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干部进修班学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海南校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