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两会召开之际,各代表委员纷纷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提案议案涉及到中国当前政府管理和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在对外礼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但对内礼宾与对外礼宾脱节,不同部门之间公务接待和礼宾制度相互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土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外交部礼宾司之外,其他众多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都具有了繁重的礼宾职能。国内各种大型活动、庆典、文体赛事、公务接待也日益复杂。在实践中,不同部门之间在礼仪上标准不一、政出多门、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埋藏了官僚主义、腐败和浪费的隐患,而且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礼仪之邦的形象,甚至成为引发部委之间、地方之间矛盾的一个根源。在很多时候,为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礼宾标准和礼宾制度,牵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随着我国国内事务与对外事务之间界限的日益模糊,也就迫切需要对庆典、大型活动和礼宾等作出明确的顶层设计,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树立有礼、守礼和敬礼的社会规范。
为此,全国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的提案是关于恢复重建国家典礼局,并给予机构定位、规定职责范围、明确权力分工等的建议。
韩方明建议,整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礼宾接待职能,恢复设立国家典礼局,对国家大典、外事接待、各级政府公务接待、活动庆典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指导和监督实施,建设文明大国。
韩方明表示,恢复重建国家典礼局,在中央八项规定指引下,对国家典礼、礼宾、公务接待作出明确的顶层设计,既能巩固中央八项规定成果,又可以化解跨部门标准不一和规矩混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礼仪大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对韩国、日本、越南、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聚居的社会都有着很深的影响,恢复设立国家典礼局,系统挖掘整理我国优秀礼仪文化,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软实力。
韩方明委员还在机构定位、职能范围、权力分工、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建议。
韩方明说,事实上,世界上的众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国家典礼和社会礼仪,要么根据传统确定礼宾制度,要么通过立法制定典礼制度,并基本实现了对外礼仪和对内礼仪的统一,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附具体建议如下:
机构定位:国家典礼局是一个直属国务院的副部级国家局,专门负责国家礼仪制度及其实施。可先依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其列入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管辖范围,就恢复设立国家典礼局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大立法,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典礼局。
职责范围:国家典礼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国家礼仪制度;接受中央委托,承办大型国家庆典活动;指导各部委、各地方的典礼和礼宾事务;监督国家礼宾制度和相关规定的贯彻实施。负责统筹协调国家领导人在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方面和出访时的礼宾礼仪工作。
权力分工:国家典礼局主要负责国家典礼的顶层设计,并管理国家层面的典礼事宜,比如国庆庆典、国家公祭日、由国家承办的国际性会议等,外交部礼宾司以及其他部门性和地方性典礼事宜,则在国家典礼局的指导下,承担职责范围内的礼宾事宜。各地方、各部委的典礼制度不得与国家典礼局的制度冲突。
运行机制:因国家典礼涉及党政军民商学媒等众多领域,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建立依托国家典礼局成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国家典礼委员会,与国家典礼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国家典礼局局长兼任国家典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典礼委员会由国家领导人(比如国家副主席)担任主任,成员来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交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国家典礼筹备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