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就日趋常态化的交通拥堵问题呼吁交管部门组织力量探索中国城市当前交通治理新理论、关注符合城市特点的新发明,组织专家进行甄别和论证,探索通过详细采集道路需求变化,并实现快速适应、快速变更的道路供应管理模式尝试治理交通,缓解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状况,方便通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老百姓最头疼的民生问题之一。政府为缓解交通压力做了不少努力,很多城市为了治堵推出车辆限购、限号、限行等被动的方法解决堵车问题,看似减少了车辆的总量,但是,在高峰期,该堵的路还是一堵再堵,通行速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北京、杭州等地以多年的高额投资证明了现有的交通管理设备、方法和思路在治理交通上成效不明显。”朱奕龙认为提高通行率是面的问题而不是点的问题,而多地交管部门为了求稳,只采用其他地区、其他国家使用过的交通管理设备、方法、思路治理,面对车辆的快速增长,多年实践证明并无法有效消除城市道路拥堵现象。
在全球各大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和绝对数量都不算最高。这意味着,北京当前出现的交通超负荷运转,与不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交通规划和治理水平,是北京乃至全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缓解交通拥堵的必要手段。而相关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为道路科学规划、及时预警和疏散交通压力提供参考。
朱奕龙委员建议,首先应该对交通治理新方法、新发明进行主动的论证、重点在采用大数据、智能技术运用,开辟一条交通治理新路径。其次要从交通需求入手,联合多部门共同打破既得利益壁垒,解决道路和车辆供需不平衡的交通拥堵根本问题。
车辆的拥有者对通行路线有需求,而通行路线作为供应方,不仅仅是规划部门对道路规划的工作,还应该包括交通部门对路线管制的设计、市政部门对施工的安排、城管部门对占道的处置、公共交通部门的公交路线设计都是通行路线供应的参与者。
而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交通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合理规划道路以提高通行率,并依据交通数据建立不同的应对模型,达到对各类交通需求以及趋势的准确把握,及时调节交通路线的供应量,对交通进行精细化调整。
朱奕龙委员说,中国已经迅速步入大数据决策的时代,而政府也在利用科技利用大数据对国家进行更科学的建设,在交通治理方面,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在今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国内那些备受交通拥堵困扰的大城市,尽快提高大数据运用水平,对治堵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校友简介:
朱奕龙,男,曾在北京大学企业家班进修,宁夏银帝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