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

-
北大文学院长胡适:在强权的世界,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题记 1932年,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在6月27日毕业典礼上有一段讲话,初载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流传至今。胡适谈到的许多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即便为了吃饭,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
回忆 2015.01.08 -
张曼菱《北大回忆》:回顾80年代北大知识分子
[摘要]这份回忆能诉诸笔端,缘起于2007年张曼菱与季羡林先生的一次谈话。当时,季先生鼓励她写一本像《浮生六记》那样的《北大回忆》,回顾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的北大。 谢冕:“她在写一个时代,一个结束了...
回忆 2015.01.08 -
北大校友张曼菱:北大精神两岁半的孩子都懂
人们谈论北大的时候,其所指往往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精神。张曼菱说,“北大精神没什么神秘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严高于一切,连两岁半的孩子都懂。” 2007年深秋,著名作家、电视制作人、...
回忆 2015.01.07 -
记温儒敏老师二三事
2008年的秋天,阳光灿烂,我开始了关键的研究生考试的准备,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去北大中文系的课堂听课。在那所迷宫一般九曲回肠的理科教学楼207大教室里,大约两百人一起上中文系的基础课《中国现代文学史》,位子很...
回忆 2015.01.07 -
你认识和不认识的北大(七)
一草一木,皆有故事 一砖一瓦,可成文章 草木 黄花蒿—“香已漂零叶已黄,品如寒菊傲秋霜”。黄花蒿在秋雨浸润下长出幼苗,纤叶搨地而生,黄花细碎而绽,再结出密密匝匝的籽粒,入冬,便擎圆形籽实于坚...
回忆 2015.01.06 -
北京大学首届宿舍文化节之燕园好家人(校友版)—宿舍小纪
宿舍小纪 (从昌平200号到燕园) 我们算是踩着世纪的尾巴上的大学吧,99年的那个新学期 开学的喧嚣让我们暂时忘记了被遗弃的埋怨和失落,可褪尽了暂时的热闹,坐上往来于昌平和燕园的校车,那种失落感恐怕只有...
回忆 2015.01.06 -
李克强:我和北大的故事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为那里藏有知识的金...
回忆 2015.01.05 -
北大校徽与鲁迅的渊源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也同样适用于学校。一届一届的学生怀着崇高的人生理想来了,又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去了。校园生活在他们的一生中只是短暂的几年,但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终生无法磨灭的。 尽管...
回忆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