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李东来:我们把图书流动车开到了工厂,开到了海防,开到了监狱

来源:“一席”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01-08

李东来,东莞图书馆馆长。

我们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早九点到晚九点,每到快闭馆的时候,就有读者会说,「你们还能开得晚一点吗?」

我就想,餐饮、银行都有24小时服务,图书馆为什么不可以。

 

再发现图书馆

大家好,我叫李东来,是东莞图书馆馆长。我从事图书馆事业40年了,学的是图书馆学,做的是图书馆工作。

2020年端午期间,湖北籍读者吴桂春给我们图书馆的留言感动了很多网友。他说,「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吴桂春的留言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公共图书馆的价值,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应该建一个怎样的公共图书馆?

来东莞之前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工作,2002年人才引进到了东莞,当时是被东莞图书馆新馆的这张设计图吸引来的。

东莞图书馆新馆设计图

新馆的建筑面积有45000平米,在2002年是地级市里最大的,甚至比很多省级图书馆的规模都大,我想很多设想也许可以在这里实现。

2005年9月28日,新馆建成开馆,开馆之后的国庆假期,7天时间里我们接待读者超过10万人次。

我们图书馆为什么一开馆人气就这么高呢?我想是因为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图书馆要怎么和每个人建立联系,怎样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

我们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市民觉得图书馆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来的地方。

让大家先走进来是最重要的,不管他们进来做什么,只要走进来就好。走进来不一定要看书学习,吹吹空调,喝口水,坐下来休息一下,打打游戏也行。

坐在东莞图书馆大厅休息的读者

考虑到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我们设计了很多专题图书馆。每个专题图书馆背后都有故事,我在这里就只跟大家分享一下漫画图书馆的故事。

当时为了筹建新馆,我们经常组织午间茶聚谈,有一次午间茶聚谈的时候,有两个年轻馆员说,「我们喜欢看漫画,图书馆要有漫画书就好了。」

那个时候是2004年,市面上正规的漫画书不多,孩子们能买到的都是粗制滥造的漫画书。当时从网上获取电子书资源也不是很容易,正版的实体漫画书又很贵。所以我们觉得做一个漫画图书馆还是很有意义的。

路边售卖图书的小摊(来源:图虫创意)

我就让馆员们先去做个调研,看看现在市面上的漫画书有多少,出版了多少,可以买到多少,还有市民喜不喜欢看漫画等等。调研发现,80%的人都是愿意看漫画的,而且不止小孩子,年龄大的人也喜欢看漫画。

市民问卷调查结果

而且在我们的馆藏书籍里,《三毛流浪记》《双响炮》《老子说》,这些漫画书的借阅率都很高,《讽刺与幽默》《漫画幽默宝典》,这些漫画报刊读者们也很喜欢。

他们调研还发现,大陆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漫画图书馆。

于是我们决定在东莞建一个漫画图书馆。当时还是在旧馆,我们花了半年时间筹备,采购了很多品质很好的原版漫画书,在一个小房间里建成了大陆第一个漫画图书馆。

当时只有25个座位,但是开馆的当天就挤进来50多位小读者,而且小朋友进来以后就舍不得出去了,甚至还有两个小朋友坐一个凳子的。这是开馆第一天的情景——

2005年新馆开放,我们也尝试用一些动漫元素来装饰漫画图书馆。这个用蜘蛛侠元素装饰的空间就成了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拍照地点。

后来又进行了一次改造,把漫画馆变成了环境和条件都更好的空间。

当时决定建漫画馆的时候也有很多质疑,有人说,图书馆里小孩太多会不会很吵?我说,孩子们在小时候就能接触到图书馆,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孩子多了肯定会吵,图书馆可以加强管理,对不同读者进行分区和引导啊。我们馆有很多义务小馆员,让孩子来引导孩子,效果还是不错,但是要让孩子们一点声音没有,肯定不太现实。

我们在不同楼层进行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喜欢安静阅读环境的读者或者要做学术研究的读者,可以到我们四楼的研究区去。

不知不觉中,漫画馆的许多读者都成了我们图书馆忠诚度最高的读者,我想这也说明了漫画馆的成功吧。

2006年,我们举办了东莞市首届漫画节。

之后每年都会举办漫画嘉年华活动,每次活动参与的市民都很多。

绘本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读物,现在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学前阅读很重视,所以我们现在也很重视绘本图书馆的建设。

我们用开连锁店的方式,在1间小学、3家幼儿园、4个社区、10个镇街开设了18个绘本馆,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不用跑大老远,就近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看绘本。

东莞图书馆绘本馆部分分馆内景

我们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很有特点,它位于东莞老城区,旁边有小学也有公园。考虑到有很多老年人会接送孩子,我们就在少年儿童图书馆里建了一个老年人图书馆。

老年人图书馆内景

除了漫画馆、绘本馆,我们还有粤剧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十多个专题图书馆。

建一个好的公共图书馆,不仅要考虑到不同人对不同文献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需要。

我是北方人,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我到了东莞,发现半夜两三点钟街边大排档的生意还很红火。东莞又是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2/3,大量的产业工人需要倒班。

我们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早九点到晚九点,每到快闭馆的时候,就有读者会说,「你们还能开得晚一点吗?」我就想,餐饮、银行都有24小时服务,图书馆为什么不可以。读者有需要,我们就应该尽量考虑和满足。

灯火通明的夜市(来源:图虫创意)

2004年正好我们去香港学习,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新馆看到他们有几十台自助借还机,我们非常羡慕,但是我们觉得还有开发的空间。

回来之后,我们准备了一些图书、报刊、杂志和阅览桌椅,拿出一个临街的房间,想要把它做成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有人会问,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不是晚上需要有人看管?我们把自助借还机、磁条门禁系统,以及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2005年,我们新馆开馆的同时,内地第一家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也开放了。

2007年我们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图书馆ATM)。

这是2006年我们收到的一条读者留言,可以看出这种24小时服务是很受读者欢迎的。

2015年,我们又把原来不足200平米的自助图书馆扩大、改造成了将近700平米的学习空间,内部的环境设施也更好了。

不仅主馆有24小时服务,在东莞的各个镇街都有24小时的自助图书馆。

现在全国新建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有24小时服务的区域,24小时自助服务可以说已经成了新建图书馆的一个标配了。

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应该向所有人敞开,要让不能来、不方便来图书馆的人也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我们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有很多,图书流动车就是其中之一。

国内外的很多图书馆都有很好的图书流动车的服务案例,我们就向他们学习。

2004年,我们馆条件比较有限,全馆只有一台用了10多年的金杯面包车。怎么办呢?我们就对它进行了改装,拆掉了一些座椅,装上了抽屉式的书匣,还对它的安全性进行了测试。

车里还可以放下折叠遮阳棚、折叠书架,大概能装1500本书。这就是我们用面包车改装的第一代图书流动车——

第一代图书流动车一改装好,2004年3月份,我们就把它开到了文化广场,这是图书流动车首次服务市民的照片——

第一天在文化广场就办了77个借书证,外借了80本书,还有4本还回来的,发放了1500张宣传单。

由于我们图书流动车服务的效果比较好,政府就决定给我们拨款,买一个专门的图书流动车。

2004年的11月,我们就把买来的中巴客车改造成了第二代图书流动车。这台车我们就让它定点定时定线路在全市服务,就像公交车一样。

2012年,市里又给我们买了一个更大更好的新图书流动车,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三代图书流动车。

这个流动车更先进了,车里有自助借还设备,装的书也更多了,可以装下5000册图书,还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个人上车阅读或查阅资料。

我们把图书流动车开到了市里各个地方。我们开到了工厂,这是徐福记工厂,

开到了军营,开到了海防,

开到了监狱,

通过流动车的服务,让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来图书馆的人也能获得图书馆的服务。

图书馆还必须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现在疫情期间,去哪儿都要求扫码才能进入,但是有一些老年人或者不会用手机的人,他们怎么办?我们给他们提供了登记入馆的服务。

我们还和残联合作,每年都给视障人士送听书资源,开展视障读者电脑培训等,让他们也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这是我们的市民学堂,讲课的人是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他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儿子,也是《论语》读本的编写人。

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这里头有两个人,一老一少,两个人非常坦然地席地而坐,我们觉得这是人最自然的样子,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张照片里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们东莞图书馆独有的,我没做过详细考察,但是可以说是世界独一份。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们专门定制的。

就是这个小桌板——

每个座椅上都有左、右两个折叠板,可以双向打开。为什么这样?因为除了右手写字的人,还有一些人习惯用左手。我们希望用图书馆人的点滴细心,为不同的人多做一点。

为了让更多市民喜欢上阅读,我们图书馆也做了很多阅读推广的活动。

比如现在手机功能很强大,扫码服务很多,我们就把「扫码看书」作为一项活动在全市推广,把电子书和二维码结合到一起,把宣传海报张贴到公园的门口、地铁里、楼道、小区、候机楼等等,让市民在外出时扫码就能看书。

我们的努力对于城市阅读氛围的形成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当当网有个“十年书香50城”,东莞排名第九。2019年阅读指数的总榜单,在地级市里东莞排名第二。

前面说的那些基本都是面上的一些图书馆服务,都是可以看到的。其实我们认为图书馆不只是一个存放书的空间,它还是一个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生产的单位。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文献开发。我们用了八年时间编辑出版了五卷本的《伦明全集》,今年又出版了三卷本的《伦明研究》。为什么要编辑出版伦明相关的研究文献呢,因为伦明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东莞人。他是广东著名的藏书家,也是北京大学教授,他终生以续修《四库全书》为志。

他的家庭也很有特点,他们五个兄弟,有四个都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的,这也说明了东莞具有诗书传家的传统。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漫画文献总览》、《绘本文献总览》、《粤剧文献总览》等等。比如说我们编辑的《漫画文献总览》,现在出版了多少漫画,我们都是知道的,我觉得这是图书馆应该做的基础性工作。

国际上历史最悠久也是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了解我们图书馆这些年做的事情后,在2008年设立了国际创新奖,并且把首届国际创新奖颁给了我们。

我们馆一直保留着读者留言的传统,这是2005年新馆开馆时的一条读者留言。

留言说,「图书馆像一个港湾,每一个人都可以进来求知识,避风雨,或是歇歇脚,东莞图书馆,一个属于大家的图书馆。」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要建一个怎样的公共图书馆。我想就是一个属于大家的图书馆,一个平等对待所有人的图书馆。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今天图书馆的变化和发展,觉得身边缺少环境设施都完善的图书馆。

实际上现在国内已经有了挺多设施也好,服务也好的图书馆,我希望大家去发现它们、利用它们。

我是从小学的时候就接触了图书馆,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此我也认为,大家越早发现图书馆,就越幸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