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人物

李雨晗:充满灵气的生灵护卫者

来源:北大新闻网 时间:2019-10-29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联合医学部党委宣传部、深圳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工作部等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

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

需要说明的是,北大有数十万师生校友,我们仅从中选取了70人进行采访。由于时间有限、认知有限,在人物选取上难免有一孔之见,希望读者诸君指正。

新闻网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李雨晗,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3级本科生,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PPE)方向。她曾作为唯一的本科生代表,在北大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上发言。2017年,她获得了有着“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当年,中国仅有四位学者获得这项奖学金。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时,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从小喜爱动物的她,还曾担任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送养部部长。

李雨晗和藏獒“二白”杨俊峰摄

“燕园是一座充满灵气的园子。未名湖里的鱼、路边的猫、树上的鸟、路上的行人,各种各样的生命体都能在这座园子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小时候,每一次看动物纪录片,李雨晗都看得很着迷。四五岁时,去到乡下姥姥家里,她有机会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一切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她而言,似乎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看到几天前的小蝌蚪不见了,她会好奇:“小蝌蚪怎么都不见了呢?”跑到院子里的刺猬,也被她抓了当宠物。第二天,舅舅趁她不注意就把刺猬给放了。当她忙着四处找刺猬朋友的时候,舅舅告诉她:“虽然你喜欢它,但是不能将它占为己有,而是要给它自由呀!”

她也许从未想过,对动物的喜爱会促成她生命里一个重要的抉择。

临近毕业,当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这些世界顶级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她却选择前往三江源从事自然保护工作。当回忆起三江源的一年时光,如今在牛津上学的她坦言道:“做梦都会梦见三江源的那个工作站”。

李雨晗是元培学院2013级本科生,哲学(Philosophy)、政治学(Politics)和经济学(Economics)专业(简称PPE)。2017年,在北大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上,她对PPE有了自己的诠释——People、Planet、Environment。对PPE的个人化诠释,见证了她从对未来迷茫到逐渐明晰方向的过程。

和很多新生一样,初入大学的她,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就不断尝试感兴趣的东西,想从中找到方向。在不断的摸索中,她逐渐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还是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吕植老师上的《保护生物学》这门课,给她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便是“这门课真好!”在之后的交流中,吕老师告诉她:“自然保护这项工作,最后是要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态度,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与自然和睦相处。这是一项有意义、有长远影响的工作。”一门课、一位老师,让她明确了自己的心声——将对动物的喜爱发展成一个专业,一项职业。

临近毕业,在一位学姐和吕老师的引荐下,她做了一个重大的抉择——毕业后休学一年,去三江源从事自然保护工作。对于她的这个决定,父母全力支持——“姑娘做的决定,我们都支持!”大一就认识的男朋友(现在已成为丈夫),当时也是和她的父母一起支持她、鼓励她。

李雨晗在北大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上讲述了她的故事。讲述结束后,一位观众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但她没有因此犹豫、害怕,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

北大自由多元的氛围,给了她充分的空间去想象,去做梦,去追梦。从PPE到自然保护,从社科到理工科,专业领域和身份的转变,这种多元和可能性在这座园子里似乎就是那么合理。

如今在牛津上学,李雨晗还会时常梦到三江源,梦到那个由几个集装箱拼出来的工作站。工作站就建在澜沧江边,外边是橘红色的,就像个大橘子。这个工作站,承载了她在三江源一年时间的美好回忆。

李雨晗和经常去工作站拜访的藏獒“大白”“二白”,他们身后就是橘红色的工作站 徐振辅 摄

这个让她神往的地方,给她接风的方式也是很独特。刚到不久,工作站的门玻璃就碎了一块,她和同事们都对此感到奇怪。后来和附近乡亲唠嗑时才知道,当时是有一头牛在门口附近吃草,不小心牛角撞到了门,它自己也吓了一跳,就跑了。

三江源是动物的天堂,这里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例如雪豹、金钱豹、猞猁、狼、熊等。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地居民对生命有着罕见的敬畏,这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但是自然保护不仅要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还要让当地居民通过保护动物而获得发展的机会。对此,作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的李雨晗和当地政府、社区一起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她们开展人兽冲突保险试点,降低牧民们因为野生动物吃了家畜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她们还开展了自然体验项目,让自然体验者住到牧民家里,体验牧区生活,还有机会看到野生动物。考虑到不能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这个项目有着严格的人数限制——体验者需要进行网上预约,每天也只能由几户人家进行接待。这个项目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收入,也吸引到了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的参与。这是开办项目之初,她们没有预料到的。

为了开办这个自然体验项目,她们和当地老乡开了很多的会,在不断尝试中完善项目。起初,来开会的多是老人家,后来逐渐有年轻人加入进来。“有年轻人的参与,就会有更多的活力,同时让后代也逐渐关注野生动物、自然保护”,李雨晗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今年,昂赛乡自然体验项目获得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第一个特许经营权。

“北大给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鼓励我们去看看离土地最近的地方,去观察最真切的生活。”从北大到三江源,从象牙塔到泥土地,北大所赋予她的灵气,让她一路随心随性,做梦追梦。(文/新闻网学生记者 韦建苗)